首页

在线调教视频

时间:2025-05-28 04:46:17 作者:万次焊接不辍寻找 千年金冠现原貌获新生 浏览量:13392

  今天(5月27日),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多项“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”。其中,青海泉沟一号墓金冠,出土时坍塌解体,通过独创的复合材质修复技术,修复近两年后重获新生,并且几乎看不出修复痕迹,这是我国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的王冠文物。

  即便紧贴展柜仔细观察,也很难发现这件“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”的修复痕迹。尤其是冠前的珍珠冕旒,只有看过出土时的照片,才能对文保专家的修复技艺叹为观止。

  因盗扰破坏严重,2019年考古人员对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展开抢救性发掘,这座墓是首次在青藏高原发现和发掘的吐蕃时期壁画墓,对了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、青海丝绸之路历史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,该项目曾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黄希:它是在墓室里头设置了暗格,才免于盗墓贼的破坏。打开这个暗格之后,就发现了咱们现在修复的这件王冠和金杯。

  王冠修复第一步 酥脆金银重返坚固

  从公元8世纪初至2019年,埋藏千余年,金冠本体发生严重腐蚀、开裂,完全失去了文物原本面貌,甚至一碰就酥一触即溃,修复难度极大,第一步就要让王冠金属重新变得坚固。

  黄希:使用了我们自己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热处理退火的方法,让金冠的基体退火重新结晶,恢复它的机械强度,让我们能够进行矫形。

  王冠修复第二步 激光焊接上万次

  做完这一步,文保专家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通过金相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,发现金片厚度只有200微米,相当于三四张A4纸的厚度,再加上金冠采用錾刻工艺制成,几乎每一处厚度都不相同,完全无法使用粘接的方法进行拼合。

  黄希:所以围绕这个问题,我们也研发了相关的技术,使用了现代的激光焊接的方法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馆员 杨巍:不断地调参数,不断地去改良钨针头,改良焊接的每一局部的点位。光是焊丝我们就用了30多米,至少是上万个点以上了。然后研发了一种补配材料,通过金银比例的调整去改变颜色。这是从业以来我唯一一件一年多的时间就只修这一件文物才完成的。

  王冠修复第三步 2582颗串珠归原位

  由于金冠冕旒是用蚕丝线穿缀,一千多年降解,串珠四处散落。文保专家利用平板CT等无损技术,挨个分析珠饰地内部结构、残留的茬口痕迹等,再结合出土时拍下的照片资料,最终找到了2582颗串珠的原本位置。

  黄希:这2582颗中始终是少一颗的,一开始我们都以为这颗珠子消失了、腐蚀了、降解了,结果最终在植物种子遗存里头筛出来了这一颗石榴珠,这样子就更加确认了我们对于冕旒的复原是准确无误的。

  修旧如旧 留住王冠历史原貌

  另外,金冠的丝绸内衬等均已糟朽,文保专家同样按照原形状、采用原材质、使用原针线技法进行修复。尤其是染料配方,用橡果与靛蓝调出时光的斑驳感,新织的衬布与古文物完全匹配,最资深的匠人都难以分辨出修复痕迹。

  黄希:我们不只恢复了它的外观,观众看不到的内部,我们也始终保持着原工艺原材料的修旧如旧的理念,在尽量地最大程度地保存它的文物历史信息,恢复它往日的荣光,让它能够在博物馆里被更多的人看到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未来讲堂——走近梅兰芳华的梅派京剧艺术”活动在北京举办

10月14日,在第136届广交会举办前夕,一场 “非遗走进白天鹅” 活动在广州举行,传递广州背后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内涵,吸引海外采购商参与。

山东公布2023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 黄安遗址填补鲁南地区史前文化空白

提起这次最后的会面,阿齐兹讲得格外细致。“我们讨论了很多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,话题并未局限在戏剧领域。我们还谈到了古典文学,包括他眼中的《红楼梦》有多美。可能大家都不相信,那天我们在医院里聊了四小时!”

宁夏31对新人喜结良缘 参与“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”万人集体婚礼

阿莫林表示,他曾四次前往中国,考察过一些中国科技公司。他认为,中国企业拥有优秀的产品和技术,一些公司已经成为巴西市场电动汽车等行业的佼佼者。

五部门:加大儿童参加基本医保动员力度 优化新生儿参保流程

对此,吴谦表示,美国近年来持续大幅增加军费预算,数额超过排在其后面的9个国家军费总和,2025财年国防预算更是占到美政府财政支出的12%,远超世界其他国家。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。

中美举行亚太事务磋商

为了加速脐橙“出山进城”,秭归县还积极做大做强秭归华维物流电商园、辰颐物语电商产业园、秭归脐橙文旅小镇等一批电商产业孵化平台,积极对接京东、阿里巴巴、抖音等平台企业,引进知名盒马鲜生、大北农、农夫山泉等渠道商,全力推动销售网络化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